|
10月20日,在昭通市魯甸縣新街鎮(zhèn)轉山包村進行的現場測產驗收中,參與測產的6個馬鈴薯品種均取得了不俗的產量成績。其中,云南農業(yè)大學郭華春教授團隊自主選育的“滇薯47”“滇薯1418”2個品種實現平均畝產量和畝產值“雙過萬”(即產量超過1萬斤、產值超過1萬元),切實發(fā)揮了科技助農增收、助企增效的支撐引領作用。
現場測產按不同項目分別進行。測產中,由青海省農林科學院、云南省種子管理站等單位相關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對“基于多樣化消費的馬鈴薯新品種選育及其綠色生產技術研發(fā)示范”項目的新品種核心示范區(qū)進行測產驗收。該區(qū)示范品種為“滇薯23”“滇薯47”和“滇薯1418”。專家組在聽取項目實施過程和方案措施匯報后,對示范區(qū)進行現場測量核查,隨機選取地塊,進行了田間測產。測產結果顯示:“滇薯23”平均畝產4745.31公斤,平均商品薯率88.84%;“滇薯47”平均畝產5013.58公斤,平均商品薯率89.24%;“滇薯1418”平均畝產5276.49公斤,平均商品薯率90.27%。按照市場價格2.5元/公斤核算,“滇薯23”“滇薯47”“滇薯1418”畝產值分別為10539.32元、11185.30元、11907.72元,經濟效益顯著。
與此同時,專家組對魯甸萬民馬鈴薯種植有限公司主持,云南農業(yè)大學和云南理世實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參與的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云南高原特色作物提質增效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課題二“魯甸縣馬鈴薯提質增效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建設的核心示范基地進行了田間現場鑒評。據介紹,項目組針對魯甸縣馬鈴薯種薯生產中存在的關鍵技術問題,引進篩選優(yōu)質多抗馬鈴薯新品種,研發(fā)集成馬鈴薯晚疫病精準防控、小型機械全程化應用等核心技術,建立高海拔馬鈴薯種薯繁育核心示范基地1890畝。專家組對示范基地繁育的馬鈴薯良種進行了測產驗收。測產結果顯示:基地內的“黑糯香1號”“寧蒗5號”“云薯304”3個品種15個測點平均折合畝產3360.41公斤,商品薯率83.54%。
近年來,國家鄉(xiāng)村振興重點幫扶魯甸縣科技特派團團長兼馬鈴薯產業(yè)組組長郭華春多次率隊到魯甸縣指導馬鈴薯生產,為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把脈開方”。魯甸團馬鈴薯產業(yè)組在國家和云南省相關項目支持下,引進新品種20余個進行適應性評價,聯合種植大戶和加工企業(yè),建立示范基地3000余畝,努力構建“薯農+種植合作社+基地+加工企業(yè)”的全產業(yè)鏈幫扶模式。郭華春介紹,“滇薯23”食味品質佳、抗旱性強,“滇薯47”和“滇薯1418”產量高、高抗馬鈴薯晚疫病,這3個品種在云南早春作、春作和秋作中均表現出良好的適應性,在海拔2800多米的轉山包村獲得畝產量達四五噸的高產水平且產量穩(wěn)定,切實讓種植企業(yè)和農戶從馬鈴薯種植中獲得了較好的收益,促進了產業(yè)發(fā)展。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云南網,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976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