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6日一早,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拉普鎮(zhèn)哈木村的一片馬鈴薯地里就熱鬧起來了,村里的致富帶頭人、種植大戶阿于伍合帶著六七名村民在地里勞動。
種下去一個多月了,今天要把地膜撕開孔,讓馬鈴薯苗子好好生長。見記者走進地里,阿于伍合放下鋤頭,拍了拍手上的土,和記者握手。
其他幾個村民可沒停下手中的活。村民阿于幾幾木和吉差伍沙木一組,她們一人負責在一壟壟的地膜上摸索著長出的馬鈴薯苗,再把地膜撕開一個口子,讓整株馬鈴薯苗露出來;另一人負責用板鋤鏟上一鋤土,倒在馬鈴薯根部。各組人一前一后,緊密配合,僅阿于伍合和記者說話的功夫,她們已離記者幾米遠了。
放眼望去,周圍地里種植著不少馬鈴薯。“你看,都是‘青薯9號’。”阿于伍合告訴記者。
“青薯9”號品種是青海省農科院育成并于2006年通過青海省農作物新品種審定的新品種。
時間回到2010年。這年,國家馬鈴薯產業(yè)技術體系涼山綜合試驗站站長劉紹文專家團隊在實施國家體系任務中,從國內引進了包括“青薯9號”在內的馬鈴薯新品種、新材料126份,在涼山州進行引種試驗及篩選鑒定,因其產量、品質表現(xiàn)優(yōu),2011年試驗范圍進行了擴大。
在2010年至2015年,“青薯9號”在涼山州多縣試驗示范,一般畝產在2000公斤以上,較老品種增產10%—150%,表現(xiàn)產量高、抗病性強,適應性廣,既適宜春作,也適宜秋作和冬作,深受種植戶和推廣部門的喜愛。2016年,涼山州把“青薯9號”品種作為發(fā)展馬鈴薯產業(yè)、推動脫貧攻堅的主要品種進行推廣種植,每年下達的種植目標任務100萬畝(66666.67公頃)。
在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中,涼山州昭覺縣三岔河鎮(zhèn)三河村種植“青薯9號”3300畝(220公頃),每畝地實現(xiàn)增收1000元,村民吉好也求說,“青薯9號”產量高,方便管理,非常適宜在村里種植。美姑全縣推廣種植“青薯9號”11萬畝(7333.33公頃),帶動農民增收,該縣合姑洛鄉(xiāng)齊色村村民俄其克拉常年種植20畝(1.3公頃)“青薯9號”馬鈴薯,每畝產量達2250公斤,除留下一些自食外,銷售收入在6萬元左右。
鄉(xiāng)村要振興,產業(yè)要發(fā)展。目前,“青薯9號”已成為農村重要的致富增收渠道。每年2月前后,農村到處都是一派播種馬鈴薯的忙碌景象。阿于伍合前些年并沒種植馬鈴薯,在外務工多年后回到家鄉(xiāng),成立種植養(yǎng)殖合作社,帶動村民發(fā)展林果業(yè)、種植烤煙和玉米等,許多村民不出遠門務工增收。那一年,在州、縣農業(yè)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他種植了60余畝(4公頃)“青薯9號”馬鈴薯,銷售了4.5萬公斤鮮薯,收入達13萬余元。今年,當地農業(yè)農村局繼續(xù)加大支持力度,在他的“青薯9號”地里增設了滴灌設施,并鼓勵他擴大種植面積。
“今年共種植‘青薯9號’150畝(10公頃),由于比正常種植時間提前一個多月,預計5月初就可陸續(xù)收獲并上市。”阿于伍合告訴記者,目前,馬鈴薯已冒出嫩芽,為確保苗子健康成長,他加緊組織工人,為長出的馬鈴薯苗撕開地膜,蓋土保暖等措施。他說,“今年馬鈴薯預計收入30萬元,今后的日子會越來越好。”
為了不讓土地閑置,馬鈴薯收獲后,阿于伍合還將種植大豆和玉米,之后再種植白菜和蘿卜等農作物,實現(xiàn)土地不閑置,效益最大化。
記者從涼山州農業(yè)科學院了解到,自2017年至今,涼山州連續(xù)8年種植該品種100萬畝(66666.67公頃)以上,累計種植面積810萬畝(540000公頃)以上,平均畝增產350公斤。其中,2017年會東縣創(chuàng)下實收鮮薯畝產0.53萬公斤的涼山州高產紀錄。涼山州農業(yè)科學院黨委副書記、 國家馬鈴薯產業(yè)技術體系涼山綜合試驗站站長劉紹文說,“青薯9號”品種在涼山的推廣應用,為農民致富增收以及鄉(xiāng)村產業(yè)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青海日報,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069刪除。
|